
有人说2017年是音乐剧元年,演出的戏多了,粉丝也在蓬勃增长中(尤其是对新事物接受度高的青年、少年群体)。高度商业化的音乐剧,用动人的故事、好听的音乐、演员精湛的演技和唱腔、绚丽的舞美吸引观众买票进场。 《金牌制作人》 而在这些环节中,故事、音乐、舞美常常都是为人物服务的。剧情比不上话剧繁复厚重的音乐剧只能着重塑造几个主角,通过主角来带动故事发展;好听的歌曲,通常也是派发给主角的。故而一场演出下来,塑造成功的、观众印象深刻的,是剧中的主角。爱屋及乌,他们就很容易转化成演员本人的粉丝。 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 时至今日,音乐剧演员已渐有偶像趋势,迷妹们已经演化到SD(演职人员门口)堵门找心仪演员签名,给他们带礼物;经济宽裕的甚至只要有爱豆演出的戏,场场必入;有时间的话还不惜直飞欧美给驻场演出的偶像打call。 音乐剧演员:可以见面的偶像 因为剧场演出的原因,音乐剧演员天生就和影视圈那些遥不可及的偶像明星不同。他们名气没影视明星大,也没有几千万粉丝,又乐意听观众反馈,因而很是平易近人,签售会或SD拿签名、合照轻而易举;只要买到前排位置,就能和偶像有近距离的接触(甚至还有互动);在微博、Facebook、Twitter等社交工具上也能轻松和他们互粉,被偶像翻牌转发、评论、点赞的感觉不要太好!每场的1排1座都是粉丝们的必争之座,特别有仪式感,因为这代表着,看剧的时候离偶像又近了点,所有的细节都一览无遗,甚至还能和偶像有眼神接触,仿佛他唱的每句情歌,都是对着自己唱。 《摇滚莫扎特》 有意无意间,音乐剧演员的定位和AKB48、SNH48颇有相似之处,颜值高,能歌善舞(音乐剧演员还会演戏),走的都是“可见面的偶像”之路——当然他们的演艺寿命要比这些日韩爱豆要长多了,有好戏加持,42岁的老航班↓(洛朗·班)照样是迷妹的宠儿。
